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 (第4/4页)
但这问题最靠不住,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几乎同时而起,为何日本人从洋人那学会了,我们却没学会? 洋人根本没藏私嘛。 而且洋务运动,主张是中体西用。 明治维新,则是和魂洋才。大家的方针差不多。 但林延潮却知有个细节很多人没主意到。那就是日本其国民的识字率甚至比同时代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还高,这个数据是在明治维新以前,不是明治维新以后。而同时代的清朝,不过百分之十。 说来天荒夜谈,但却是真的。 这是为什么? 因为日本大量推广寺子屋,在江户时期就已开创了国民教育的先河。 所谓寺子屋是专门针对平民子弟的教育,男女都有,其内容近似今天小学教育。民间如此高的识字率,如同堆垒了无数的柴薪,有了雄厚的积淀,待明治维新,西学涌入时,大势如烈火直冲而起。 往事已远。 林延潮回到现实中,寺子屋的事,却给了他启发。 日本与我们一并错过了活字印刷的思想爆发期,但不等于错过一切。 如果朝廷的士大夫们,能够不那么重道而轻艺,不重义轻利,能少谈论些经义,多谈些事功,那么错过活字印刷也没什么。 若国策以经世致用,务实为本,以中国之地大物博,人力物力之雄厚,总会想出替代的办法。 活字印刷,器也,但道却可御器。 道可御器,这是理学的道理,但此道却非理学的道。 想到这里,林延潮目光悠远了起来。 PS:嗯,马上要回朝堂了。幸福来敲门的大明文魁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