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0章 成长监测器:自我成长的六个小建议 (第2/7页)
速上升期吗? 知道“蠢货速率”后,我在每个月的月初都会进行反思: 1.上个月,我做了哪些事情,现在看起来很傻? 2.未来遇到类似的工作场景,我会如何处理? 3.我还在什么类似的事情中犯了同一类错误? 我会问自己以上三个问题。 对一些在找工作的人而言,想要提升自己,根本不需要借助工作,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提升自己。 如果你不明白找到一份工作后,其实可以拿这份工作做跳板,再观望其他的工作机会,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反映出你平时做事比较专注。这是优点。但是,你也可能在某些时候不知道变通和为自己争取利益。看到这些,接下来,你不仅可以用这种方式找工作,还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工作中训练自己,学会变通。 高手即使在头脑中保持各种对立的观点、方法,也能自圆其说,且知道如何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组合。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反思,获得这样的成果。 想要走上上升期,请善用以上方法。 向内探寻:自己才能给自己答案 1 2019年12月29日,星期日,23点29分,我正在写更新团队组织架构的想法。 忽然,微信的图标闪动,我一看,是朋友发来了消息。 她说:“我年底要轮岗了,最近在做选择。” “轮到哪里去?”我问她。 “还没想好。反正都是战略线,但是,是产品战略还是公司战略,我还没想好……” “我的想法是,多找人聊一聊,无论你接不接受他的观点,无论你认不认同他的想法,找5~10个人聊一聊,你就知道自己要选什么了。” “嗯,我也觉得自己现在需要更多的信息输入。” “信息输入不是最重要的,主要是多找人聊一聊,这样你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。” “找什么人聊?你有建议吗?” “随意。答案不是别人给你的,是你自己给自己的,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别人来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。” 2 我不知道朋友找了哪些人倾诉自己的困惑,也不知道她最终的决定是什么。 其实,之前我也有过和她一样的处境,面对选择,不知所措。 我在知乎做内容营销总监时,有不少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,包括我后来入职的公司。那时,我面临的抉择不比那位朋友轻松。继续留在知乎,工作内容我比较擅长,而且还有几百万的期权;离开知乎,我可能需要涉猎不熟悉的领域,但发展空间可能更大。是去是留,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。 我找几个朋友聊了一下我的处境和困惑,以及所做出的选择可能会带来的利弊,每个朋友给我的答案都不一样。 我一遍又一遍和不同的人讲述自己面临的两难选择,当我讲到第五遍、第六遍、第七遍时,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明白,我明白了自己的内心,搞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 别人无法帮你做选择,所有答案都是自己给自己的。 别人是别人,自己是自己。别人无法替代我们做出回答,因为没有人能真正百分之百地懂我们。除了自己,没有人能为我们的人生负责。 所以,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,我们面临困惑,面临难以抉择的事情时,要做的不是请朋友、前辈直接给出答案,帮我们做出选择,而是从与朋友、前辈的交流中弄清楚自己的答案。 在交流过程中,你会不断审视自己。你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你会有自己的答案。 就像东野圭吾说的一样,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,咨询只是想得到内心所倾向的选择。最终的所谓命运,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。 思维落地:向内探寻的两个方式 对内向型的人而言,从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找答案更自然、舒服。写日记是一种不错的向内探寻的方式。写下你对所经历的事情的感受与看法,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做决定。 外向型的人更倾向于从外界的反馈中获取能量,可以考虑与朋友对谈,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。 但无论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,你都要明白,最后的决定都是完成向内探寻,靠近自己心中预期目标的结果。 对于受择业困扰的人,我想再说三句话: 1.无论找谁聊,其实你内心早就有了答案,听听别人的话是为了让你看清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选择。 2.选择去哪家公司的时候,想清楚自己要满足公司的什么需求,你满足的这个需求与自己未来的规划是否匹配。想好自己在这家公司能获得什么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